感恩節前夕,老師要求小學生們畫出一幅表達感恩節的圖畫。
有些學生畫了火雞,有些則畫了其他食物。其中有一個小女生,畫了一隻手。
學生們都感到奇怪,這隻手到底是誰呢﹖
有些學生開始猜︰
「這隻手一定是賜食物的上帝!」
有些又猜︰
「不,是給她零用錢的父親!」
一番爭論之後,人人都看著小女生。她看見人人的眼睛都朝著自己,只得怯怯懦懦的說︰
「這隻手,是……是老……老師的!」
原來有一次,小女生的家人忘記接她回家,她在馬路旁不知怎辦時,剛好老師經過,便一手帶她過馬路,並且送她回家。
這件事一直記在小女生腦海中,成為她感恩的事之一!
故事中的小女生,一直銘記老師帶她過馬路、送她回家。這件事情,老師可能早就忘記了,但小女生卻一輩子不能忘記。
我們常常以為要施以極大的恩惠,別人才會銘記於心。平常一些小恩小惠,只不過是過眼雲煙,無人重視﹔就算是受恩的人,也容易忘記。由於有這樣的心態,我們便吝嗇於施小恩小惠。冷漠,也由此而起!
為甚麼要施恩惠於人呢﹖基督徒被稱為神的管家,把神所賜給他的東西,好好的管理﹔這些東西包括時間、金錢、才幹、能力,還有其他。神賜給我們,是要我們忠心地運用﹔不是積藏,放在銀行、倉庫裏。幫助其他的人,是運用神恩賜的最好方法之一。
當我們還有能力的時候,為何不幫助其他的人呢!
默想︰
1. 上一次施小恩惠予人的時候,是哪一天﹖
2. 當我們行善時,心裏會有甚麼感受﹖
以弗所書二章十節︰
『我 們 原 是 祂 的 工 作 , 在 基 督 耶 穌 裏 造 成 的 ﹔為 要 叫 我們 行 善 , 就 是 神 所 豫 備 叫 我 們 行 的 。』